景点详情
罗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边,"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鱼为食。"其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其民俗、民歌、故事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千百年来他们与世隔绝,如今,沙漠中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最后的罗布人"。
罗布人
他们在沙漠中的海子边打鱼狩猎,种庄稼,保持着原始的风俗习惯,其生活充满了神秘色彩。
罗布人,又叫罗布淖尔人。据北魏(即六世纪中叶)的《魏书·吐谷浑》:"吐谷浑北有乙弗勿敌国,俗风与吐谷浑同。不识五谷,唯食鱼及苏子"。 吐谷浑当时居青海北部和新疆若羌、且末一带,为鲜卑族的一支。罗布人的风俗与其相同。
罗布人和蒙古族等其他游牧民族一样,逐水草而居。有所不同的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不是以游牧为生,而是以捕鱼和狩猎为生。
罗布人世世代代生活在与外界隔绝的海子群之间,封闭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他们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小舟捕鱼为食,或采野麻,或捕哈什鸟剥皮为衣,或以水獭之皮并哈什鸟之翎,持往城市货卖,易布以代衣(这里的"城市"专指库尔勒回庄)。
罗布人没有货币概念,只是物物交换。罗布人的物质生活条件极差,但是他们的适应能力极强,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靠罗布泊水域和周围的湿地及其原始胡杨林繁衍生息。
唐朝时期"丝绸之路"中道衰落,罗布人仍生活在喀喇库勒和卓两大海子之间。罗布人居地荒凉闭塞,历经疫病和自然灾害,纷纷迁至别处定居、游牧,兼事农耕,只有喀尔曲尕村的居民还较多地保留了罗布人在物质文化方面的许多遗俗。至解放初期,居民也仅剩几十户。喀尔曲尕村的罗布人热爱劳动,年近七八十,仍耕作不息,经常聚集五六人带着用野麻编织的网和鱼叉、大头棒,划着卡盆下湖。捕渔回来,一任全村各家随意取食,食尽再捕,不分彼此。
长寿是罗布人的一大特点,由于他们世居于较为偏僻的罗布泊地区,远离环境污染,百岁老人甚多。虽然老态,但是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清楚,性情乐观、豁达、豪放,仍可闻乐起舞,纵情歌唱。
历史上最有名的的罗布人当属奥尔德克。他作为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的向导,先后带领科考探险队发现了楼兰古城和小河墓地,令整个世界震惊。在罗布人村寨有奥尔德克的纪念馆。
罗布人村寨正门形如一个戴着帽子的人的头部,两侧是鱼的图腾。在小小的罗布人村寨里游客可同时看到四样有趣的人和物,那就是罗布人、海子、胡杨和沙漠。
罗布人村寨
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人文景观,都是请研究考古的教授设计近几年建造,过去真正的罗布人村寨生活景象是看不到的,听说这里原来只有几户人家在这里生活,并且每家相距好远,现在都被迁移走了。现在这里只能说是复原的罗布人村寨原始村落公园更为恰当。可以从导游那里了解些原始村落知识,还能玩玩沙山。
-
2168